ChatGPT作为一款性能卓越的人工智能产品,其普及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面对ChatGPT引发的深远变革和挑战,新闻业界亟需进行深入洞察和思考。本研究回溯了新闻领域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轨迹,探讨了ChatGPT带来的新动态,还从角色转变、模式变迁和内容创新三个层面分析了ChatGPT对新闻领域的影响,并提出关于新闻人员培养和规范标准制定的前瞻性建议。
一、引 言
近年来,ChatGPT引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潮流已成为学术界和新闻业界的关注焦点。自上线以来,ChatGPT已经拥有超10亿用户,创造了互联网历史上最快的用户增长速度。许多科技巨头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微软宣布投资100亿美元用于ChatGPT的研发,将其应用于Bing、Office 365等其他微软产品中。谷歌推出同类产品Gemini,国内的文心一言、Kimi、通义千问等大语言模型也纷纷上线。同时,ChatGPT自身也在不断进化,先后出现了GPT-4、GPT-4 Omni等更加先进的大模型,并加入了多模态功能,这些都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ChatGPT的诞生给传媒生态带来了新的外生变量,将改变新闻业的生产与消费逻辑,对传统新闻的实践与传播模式产生根本性影响。
二、人工智能之于新闻业的再认识
ChatGPT在新闻业的运用并不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现象,而是新闻业在长期追求自动化过程中的又一次技术革新。这一现象应被视为新闻行业不断推动技术进步的延续性表现,代表着新闻生产力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新阶段。
(一)起源与发展:前GPT时期的新闻AI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麦卡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标志着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价值开始显现。在这一背景下,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员汉斯·彼得·鲁恩于1958年在一项研究中初步探索了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文本的词频并生成摘要的可能性,这一研究可以被视作人工智能在信息生产领域应用的早期原型。1988年,比尔·戴德曼在《大西洋月刊》上的报道The Color of Money中,通过计算机分析贷款数据揭示了种族歧视问题,并因此获得普利策奖,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应用的重要里程碑。这些早期的尝试为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更深层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014年以后,各大新闻机构开始投资研发专为新闻领域设计的人工智能系统,显著提升了新闻生产效率。美联社投资了自然语言处理公司Automated Insights,率先在财经报道中应用AI,这一应用使得其财经报道数量增长数倍。与此同时,《洛杉矶时报》开发了新闻机器人Quakebot,用于地震新闻的编写和发布。2014年3月的洛杉矶地震中,Quakebot仅用3分钟就完成了编写任务,展示了AI在时效性新闻中的高效应用。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超越了文稿写作,扩展到新闻生产的更多环节。2018年,路透社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系统Lynx Insight进行新闻信息的采集与决策。Lynx Insight通过海量数据来抓取关键新闻事实并判断其发展趋势,为记者提供对特定新闻是否需要深度追踪的建议。在新闻媒体的运营上,《纽约时报》使用的Perspective系统据称可以每天分拣查阅11000条读者评论,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并节省成本。国内新闻行业也积极探索AI应用,腾讯财经推出的Dreamwriter、今日头条的xiaomingbot和新华社的快笔小新等,代表了国内媒体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实践。
(二)创新与突破:ChatGPT对新闻领域的意义
ChatGPT以其较低的使用门槛,使得新闻领域的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在ChatGPT问世之前,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能力相对有限,在应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程和相关专业技能,这正是许多新闻从业人员在职业技能训练中的短板。此外,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系统的昂贵成本,对于中小型新闻机构和个体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困难。ChatGPT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新闻机构只需投入低廉的费用,就能够借助这一强大的工具,以通用语言进行新闻生产。在这个意义上,ChatGPT在新闻领域犹如普罗米修斯之火,它将人工智能的力量赋予所有新闻从业者,使得各类新闻机构具备了迈入人工智能新时代的能力。
另一方面,作为通用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是下一代新闻AI的基础与平台。以基于GPT技术的搜索引擎Bing为例,它能够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生成相关的新闻报道,并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持续深入挖掘新闻内容的细节,这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一款新闻AI所能展现的能力。在具备多模态能力的GPT-4中,类似趋势更为明显。在开放插件功能仅2个月后,GPT-4的插件商店就发布了28款新闻领域的插件。其中,如UK Latest News能够快速检索BBC、Sky News等英语媒体,为英国用户提供最新新闻;而NFT News Roundup则加强了对数字藏品领域新闻的检索和分析,为关注NFT的用户提供便利。毫无疑问,在更长远的未来,我们将看到基于GPT技术的众多出色的新闻专用AI诞生。
ChatGPT对新闻领域的突破性贡献,在于它承担起了“催化剂”的角色,使许多长期以来新闻业界所探索但效果尚未到达理想状态的技术和功能,得以迅速提升至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水准。
三、ChatGPT情境下的新闻再转向
回顾新闻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互联网、智能手机及大数据等技术革新如何颠覆了行业规则,推动新闻生态进入全新的时代。如今,ChatGPT的出现正重新定义新闻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
(一)角色转向:“把关人”的变迁
在前互联网时期,新闻媒体掌握了获取、制作和发布新闻信息的核心能力和渠道,长期承担着信息核实与审查的责任,对信息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等新兴网络平台的兴起导致新闻制作与传播出现去中心化的趋势。过去新闻内容由记者和编辑定义,而现在则由热搜榜单和算法驱动形成。
具备多模态和联网功能的ChatGPT能够实时从互联网中检索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数字异质体”的原始信息,并总结出当日的新闻简报直接发送给用户。这意味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在实质上突破了新闻媒体对信息的控制,获得了信息采编、分发及媒介议程设置的能力。在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中,计算机驱动的AI在某种程度上接管了新闻媒体的把关人角色,导致人类在新闻领域的沉默与失语。此外,算法黑箱现象使得公众倾向于认为机器更为公正,从而更易信任其输出的内容。以首个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新闻网站NewsGPT为例,它在新闻的制作过程中完全排除了人类记者和编辑的参与,所有内容均使用ChatGPT自动从网络中采集、编写并发送给用户,宣称其提供的内容“基于事实和真相,没有任何隐藏的议程或偏见”。
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作为把关人将引发诸多问题。AI依据算法进行新闻选择和排序,可能导致信息社会中的马太效应和数字鸿沟,进一步加剧信息流动中的不平等,使得少数声音被算法隔绝,影响新闻的价值观和伦理标准。此外,AI难以有效识别虚假信息,其严谨的格式反而可能使谣言和假新闻更具迷惑性,导致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威胁社会稳定和信息安全。因此,新闻媒体需要在利用AI提升效率的同时,保持人类新闻工作者在信息选择和处理中的把关作用,以确保新闻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二)模式转向:后新闻业的商业变革
罗杰斯认为,新兴事物的广泛扩散与应用,往往会催生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的重大转变,从而对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整体结构产生深远影响。随着ChatGPT用户的不断增多,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ChatGPT将改变人们的新闻消费习惯,进而对新闻的商业模式和整体产业结构带来变革。
ChatGPT、Bing等人工智能的全网采集与分析能力使其已成为超级媒体,建立了与传统新闻媒体平行的信息消费路径,改变了信息价值的分配方式,从而颠覆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换言之,新闻信息的消费将更加多元化,用户可以直接在人工智能平台上消费新闻内容,无需依赖传统媒体。这一转变无疑威胁到传统媒体的流量和广告收入。此外,作为生成型人工智能,ChatGPT正通过数据不对等性,对新闻媒体进行数据剥削及侵权。在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下,ChatGPT能够自由获取和使用网络中的开源信息,将新闻媒体转化为其数字劳工,整合出更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而无需支付版权费用。这不仅对新闻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挑战,也对新闻内容的可持续产出造成负面影响。
面对ChatGPT引发的“信息包围”,新闻机构需要迅速了解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潜力及其对未来商业模式的影响,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并构建技术壁垒。同时,新闻行业应推动相关数据法规的完善,与人工智能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明确新闻内容的版权和收入分配。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新闻媒体和作者的合法权益,还能为人工智能公司提供优质的新闻数据,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
(三)内容转向:深度化与数字化
ChatGPT为新闻的深度化与数字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新闻内容的演变中,主要出现了三个趋势:模式化新闻的逐步淡出、深度新闻的崛起和全新新闻形式的出现。
首先,模式化新闻正在被逐步取代。凭借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ChatGPT能够自动完成许多以往需人工处理的新闻制作任务,特别适用于时效性强、格式固定的新闻类型。例如,ChatGPT可以迅速检索网络资料,综合生成突发新闻的全面报道,从而提高报道效率,减轻记者和编辑的工作压力,使其能专注于内容的润色与审核。此外,ChatGPT能够适应指定的新闻格式,适合制作天气预报、体育赛事等固定格式的新闻内容。这一转变不仅减少了运营成本,还使资源能够投入到更具创新性和战略性的领域。
其次,深度化新闻的增加将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一个显著趋势。尽管ChatGPT在新闻生成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在深度报道和专业分析方面的能力有限。深度报道需要记者凭借社会经验和深入研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这种能力尚无法由AI工具完全替代。因此,新闻机构应将更多资源投入深度报道,以维持竞争优势。
最后,全新的数字化新闻正在逐渐成形。ChatGPT的灵活性和广泛适用性推动了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新闻机构能够利用ChatGPT创造沉浸式智能新闻,将新闻事件塑造成可自由探索的数字世界,观众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互动并挖掘信息。此外,ChatGPT还能将传统新闻以更具吸引力的形式展现,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普及数据新闻,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吸引力,增强新闻网站的竞争力和商业价值。
总的来说,ChatGPT正在推动新闻内容的深度化和数字化,促进新闻行业向更高效、更深入和更创新的方向发展。虽然这一过程可能对传统媒体构成冲击,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新闻媒体应及时调整业务策略以应对这一趋势。
四、探讨未来:新闻业界的再适应
在更长远的未来,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大规模运用,也将使得社会对于新闻机构与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与期待。为适应这一变革并充分利用其所带来的潜在机遇,新闻机构和从业人员必须制定前瞻性的发展策略,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一)人员适应:培养赛博格化的新闻人
在ChatGPT所引起的广泛讨论中,最受关注的便是ChatGPT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作为一款优秀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GPT在文字及语言的理解能力上具有巨大的优势,而这恰恰是新闻业界的主要专业壁垒之一。事实上,在一份由ChatGPT完成的10个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列表中,就包含了新闻编辑这一岗位,它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更快地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且可以自动化完成一些编辑的任务”。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时代,新的环境对新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新闻从业者正迈向赛博格化的新阶段,其工作模式和职能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ChatGPT引领的新闻新情境中,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AI技术,以充分发挥其在新闻生成、编辑和分发中的作用。人工智能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快速获取和分析大量信息,从而更高效地制作新闻。同时,新闻工作者不能仅停留在使用AI技术的层面,而是应该与AI深度交融,需要将AI的计算力和人类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复杂环境适应力等无可替代的优势相结合,以便从新的视角和方式探索新闻的可能性,这种赛博格化的新闻工作者,将成为推动新闻界向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当前,一些与媒体相关的公司已经在最新的招聘信息中要求应聘者具备ChatGPT的专业知识和使用经验,体现出媒体领域对AI技能的高度需求,这将会进一步发展为未来新闻领域的常态。为了顺应这些趋势,新闻媒体需要尽早对员工展开人工智能技能的培训,以保证他们可以适应AI时代的新闻工作模式。同时,新闻院校等专业教育机构也应该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增加人工智能新闻的相关课程,以确保新闻专业的学生可以满足行业的未来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有助于新闻行业更好地适应AI时代,推动新闻工作向更高效、更具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二)标准适应:明确AI新闻的制作规范
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AI新闻无疑将成为未来新闻业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人工智能逐渐深度介入新闻的生产和分发流程,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AI新闻制度规范便显得尤为重要。目前,AI新闻的应用尚处于全球性的产业化早期阶段,相关的生产规范缺乏明确性,导致了诸如虚假新闻、隐私侵权以及新闻伦理等问题频频出现。例如科技新闻网站CNET被爆料长期使用AI撰写新闻,在其用AI制作的77条新闻中,有41篇被发现有错误或是完全杜撰的内容,这一事件迫使CNET暂停AI工具的使用。此外,一篇由ChatGPT生成的新闻错误地指控一名男子犯有欺诈和挪用公款的罪行,结果导致OpenAI和微软受到起诉。这些案例显示,AI新闻制作规范的缺失会对新闻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造成严重威胁,影响新闻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AI新闻的制作规范是一项既复杂又紧迫的任务。
为确保AI生成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需建立独立的生产和审核流程。首先,应设立专门的AI新闻编辑岗位,这些编辑应具备技术背景和新闻知识,以便有效监控和复核AI生成的内容,确保其准确性。这将增强公众对AI新闻的信任感。同时,还应当建立明确的数据使用和保护规范,确保AI新闻生产尊重隐私和公平使用数据。应规定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和销毁的操作规范,以防数据侵权和隐私泄露。还应增强AI新闻的透明度,对AI生成的新闻进行明确标识,帮助公众识别和评估这些内容,并促进新闻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